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27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开办于2009年,2012年被列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所属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本专业建有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实验中心,2014年获批荆门市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检测平台,同年建成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实验中心校级实验示范中心,成为本专业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托。目前,中心拥有13个教学实验室,面积达3562平方米,仪器设备1424台(套),总价共计1010.26万元。公司先后与多家食品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加工、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目标:
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2.能在工业界、学术界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具有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培养目标4.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食品及相关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食品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生产中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食品生产需求的系统、单元操作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食品生产领域及其他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3.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毕业要求13 |
△ |
|
△ |
|
四、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 |
毕业要求1 |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用于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表述。 |
高等数学A1、大学物理A1-A2、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
1.2能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 |
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 |
1.3能够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食品加工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 |
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化学 |
毕业要求2 |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及参数 |
高等数学B2、概率与数理统计、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原理 |
2.2能运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并联想到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 |
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 |
2.3能够运用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于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分析、比较和优化选择,并得到有效结论 |
大学物理实验A、普通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
毕业要求3 |
3.1能够针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复杂问题,完成食品加工单元(部件)的设计。 |
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工程制图A |
3.2能够基于食品生产的复杂问题的单元设计,进行加工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并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
食品工艺学原理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 |
3.3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比较与综合。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伦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厂设计 |
毕业要求4 |
4.1能够基于食品科学相关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对食品生产的原料、工艺、成品品质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原理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
4.2能对食品的品质进行分析检测,并根据食品原料、加工工艺及产品特性,设计实验方案。 |
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化学、专业综合实验、食品原料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原理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 |
毕业要求5 |
5.1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制图A、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5.2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使用恰当手段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食品工厂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要求6 |
6.1熟悉食品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
食品标准与法规、形势与政策(一)-(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6.2能够认识、合理分析、客观评价食品专业工程实践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伦理学、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
毕业要求7 |
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掌握食品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
食品工厂设计、形势与政策(一)-(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食品标准与法规 |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食品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伦理学、食品工厂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要求8 |
8.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入学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 |
8.2具有“诚信、质量、安全、绿色”的食品行业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食品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和专业责任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劳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毕业要求9 |
9.1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
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 |
9.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组织、协调、指挥团队开展工作,并进行合理决策。 |
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原理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
毕业要求10 |
10.1能够就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与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及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
10.2具备撰写食品工程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及回应指令的能力。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设计) |
10.3能够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采用合适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跨文化交流。 |
大学英语(一)-(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一)-(四)、创业基础、就业指导 |
毕业要求11 |
11.1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形势与政策(一)-(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食品工厂设计 |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毕业论文(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创业基础 |
毕业要求12 |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形势与政策(一)-(四)、创业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职业生涯规划、暑期社会实践 |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
创业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论文(设计)、大学英语、大学语文 |
毕业要求13 |
13.1具有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
大学体育(一)-(四) |
13.2具有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适度,能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和心态积极向上。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
五、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伦理、食品分析与检测
六、学制、修业年限及学位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8年
学生修满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准予毕业。符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1.课内教学学时、学分统计表
其中:学分为总学分,学时为课内学时。
类别 |
学期 课类 |
一1 |
一2 |
一3 |
二1 |
二2 |
二3 |
三1 |
三2 |
三3 |
四1 |
四2 |
合计 |
百分比 |
学 分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9.5 |
11 |
|
9.5 |
9.5 |
|
|
|
|
0.5 |
|
40 |
37.1 |
核心选修课 |
|
|
|
|
2 |
|
2 |
2 |
|
|
|
6 |
普通选修课 |
2 |
|
|
|
2 |
|
2 |
|
|
|
|
6 |
专业主干课程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10 |
14.5 |
|
13.5 |
|
|
|
|
|
|
|
38 |
27.1 |
专业必修课 |
|
|
|
4 |
9.5 |
|
11.5 |
|
|
|
|
25 |
17.9 |
个性发 展课程 |
专业学术类选修课 |
|
|
|
|
|
|
7.5 |
11.5 |
|
6 |
|
25 |
17.9 |
专业应用类选修课 |
|
|
|
|
|
|
7.5 |
11.5 |
|
6 |
|
25 |
交叉复合类选修课 |
|
|
|
|
|
|
|
|
|
|
|
25 |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
|
|
|
|
|
|
|
|
|
|
|
25 |
总计 |
21.5 |
25.5 |
|
27 |
23 |
|
23 |
13.5 |
|
6.5 |
|
140 |
100 |
学 时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168 |
200 |
|
168 |
168 |
|
|
|
|
8 |
|
712 |
28.8 |
核心选修课 |
|
|
|
|
32 |
|
32 |
32 |
|
|
|
96 |
3.9 |
普通选修课 |
32 |
|
|
|
32 |
|
32 |
|
|
|
|
96 |
3.9 |
专业主干课程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176 |
256 |
|
240 |
|
|
|
|
|
|
|
672 |
27.2 |
专业必修课 |
|
|
|
80 |
176 |
|
200 |
|
|
|
|
456 |
18.4 |
个性发展课程 |
专业学术类选修课 |
|
|
|
|
|
|
128 |
208 |
|
104 |
|
440 |
17.8 |
专业应用类选修课 |
|
|
|
|
|
|
128 |
208 |
|
104 |
|
440 |
交叉复合类选修课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
|
|
|
|
|
|
|
|
|
|
|
|
总计 |
376 |
456 |
|
488 |
408 |
|
392 |
240 |
|
112 |
|
2472 |
100 |
2.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型 |
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 |
独立设课实验(实践) |
448 |
14 |
8.2 |
课内实验(实践) |
192 |
12 |
7.1 |
集中实践教学(学时以周计) |
64+32周 |
24 |
14.1 |
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 |
|
6 |
3.5 |
合计 |
704+32周 |
56 |
32.9 |
统计说明:
(1)独立设课实验(实践)学时数、学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即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践)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总学分数。
(2)课内实验(实践)学时数、学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包含在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总学时总学分数。
(3)集中实践教学学时数学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总学分数。
3.必修课、选修课学分比例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 |
必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40 |
23.5 |
专业主干课程 |
63 |
37.1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24 |
14.1 |
选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12 |
7.1 |
个性发展课程 |
25 |
14.7 |
课外科技文化创新 |
6 |
3.5 |
合计 |
|
170 |
100 |
统计说明:
(1)必修课、学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必修课的毕业最低学分数。
(2)选修课学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各类选修课的毕业最低学分数。
(3)课外科技文化创新等分数:统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最低学分要求。
八、全学程各学期教学周数分配表
学年 |
学期 |
总周数 |
教学周数分布 |
考试 |
毕业 教育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机动 |
课堂 教学 |
教学实训 |
毕业实习 |
毕业论文 (设计) |
一 |
1 |
20 |
15 |
0 |
|
|
1 |
|
3 |
1 |
2 |
20 |
16 |
0 |
|
|
1 |
|
|
3 |
二 |
3 |
20 |
16 |
0 |
|
|
1 |
|
|
3 |
4 |
20 |
16 |
1 |
|
|
1 |
|
|
2 |
三 |
5 |
20 |
16 |
1 |
|
|
1 |
|
|
2 |
6 |
20 |
14 |
4 |
|
|
1 |
|
|
1 |
四 |
7 |
20 |
13 |
1 |
|
4 |
1 |
|
|
1 |
8 |
18 |
0 |
0 |
8 |
8 |
|
1 |
|
1 |
合计 |
158 |
106 |
7 |
8 |
12 |
7 |
1 |
3 |
14 |
九、课程设置及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楚理工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先修课 |
双学位课程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总学时 |
授课 |
实践(实验)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B113006T0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 |
3 |
48 |
32 |
16 |
4 |
|
|
C |
|
B113002T00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2 |
3 |
48 |
32 |
16 |
2 |
|
|
C |
|
B113003T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3 |
48 |
48 |
|
4 |
|
|
S |
|
B113004T00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5 |
80 |
64 |
16 |
4 |
|
|
S |
|
B113005T10 |
形势与政策(一) |
1 |
0.5 |
8 |
8 |
|
2 |
|
|
C |
|
B113005T20 |
形势与政策(二) |
2 |
0.5 |
8 |
8 |
|
2 |
|
|
C |
|
B113005T30 |
形势与政策(三) |
3 |
0.5 |
8 |
8 |
|
2 |
|
|
C |
|
B113005T40 |
形势与政策(四) |
4 |
0.5 |
8 |
8 |
|
2 |
|
|
C |
|
B112001T10 |
大学英语(一) |
1 |
3 |
48 |
24 |
24 |
4 |
|
|
S |
分级教学 |
B112001T20 |
大学英语(二) |
2 |
3 |
48 |
24 |
24 |
4 |
|
|
S |
B112001T30 |
大学英语(三) |
3 |
3 |
48 |
24 |
24 |
4 |
|
|
S |
B112001T40 |
大学英语(四) |
4 |
3 |
48 |
24 |
24 |
4 |
|
|
S |
B114001T10 |
大学体育(一) |
1 |
1 |
32 |
|
32 |
2 |
|
|
C |
|
B114001T20 |
大学体育(二) |
2 |
1 |
32 |
|
32 |
2 |
|
|
C |
|
B114001T30 |
大学体育(三) |
3 |
1 |
32 |
|
32 |
2 |
|
|
C |
|
B114001T40 |
大学体育(四) |
4 |
1 |
32 |
|
32 |
2 |
|
|
C |
|
B103202T00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
2 |
2 |
40 |
24 |
16 |
3 |
|
|
C |
|
B212001T00 |
职业生涯规划 |
2 |
0.5 |
8 |
8 |
|
2 |
|
|
C |
|
B212002T00 |
就业指导 |
7 |
0.5 |
8 |
8 |
|
2 |
|
|
C |
|
B212003T00 |
创业基础 |
3 |
2 |
32 |
16 |
16 |
2 |
|
|
C |
|
B210001T0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1 |
16 |
16 |
|
2 |
|
|
C |
|
B210002T00 |
军事理论 |
1 |
2 |
32 |
32 |
|
2 |
|
|
C |
|
小计 |
|
40 |
712 |
408 |
304 |
|
|
|
|
|
选修 |
通识核心课程 |
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 |
|
6 |
96 |
96 |
|
|
|
|
|
人文与艺术模块必选 |
哲学与社会科学模块 |
人文与艺术模块 |
通识教育普通选修课程 |
|
6 |
96 |
96 |
|
|
|
|
|
任选 |
小计 |
|
12 |
192 |
192 |
|
|
|
|
|
|
合计 |
必 |
40 |
712 |
408 |
304 |
|
|
|
|
|
选 |
12 |
192 |
192 |
|
|
|
|
|
|
修读说明:
1.“大学英语”设置大学英语读写译、大学英语视听说2个教学模块,分4个学期开设,共12学分。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从低到高设置 A、B、 C三个层级,A级从“大学英语(一)”开始修读,B级从“大学英语(二)”开始修读,C级从“大学英语(三)”开始修读,主要依据英语高考成绩,建议学生进入相应起点班级学习。
2.“大学体育”实行学生自选分项教学。同时,每学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毕业前体质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3. “计算机基础”2学分,实行入校校内测试,测试合格者可以免修计算机基础,测试不合格者,必须修读通识教育普通选修课程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4.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每个学生从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中分至少选修6学分(其中人文与艺术模块中的公共艺术课程必选2学分),鼓励跨学科选修,且修读课程不得与本专业课程重复或相近。
5.“军事理论”课设置2学分,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式完成。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先行课程 |
双学位课程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总学时 |
授课 |
实践(实验) |
专业主干课程 |
学科基础课 |
B101001Z10 |
高等数学A1 |
1 |
5 |
80 |
80 |
|
5 |
|
√ |
S |
|
B101001Z20 |
高等数学A2 |
2 |
5 |
80 |
80 |
|
5 |
|
√ |
S |
|
B101002Z00 |
线性代数A |
2 |
2 |
32 |
32 |
|
2 |
|
|
S |
|
B101001Z0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 |
3 |
48 |
48 |
|
3 |
B101001Z10、B101001Z20 |
|
S |
|
B101016Z10 |
大学物理A1 |
2 |
3 |
48 |
48 |
|
3 |
|
|
S |
|
B101016Z20 |
大学物理A2 |
3 |
2 |
32 |
32 |
|
2 |
|
|
|
|
B101014Z01 |
大学物理实验A |
2 |
1.5 |
48 |
|
48 |
4 |
|
|
C |
|
B106180Z00 |
普通化学 |
1 |
4 |
64 |
64 |
|
4 |
|
√ |
S |
|
B106180Z01 |
普通化学实验 |
1 |
1 |
32 |
|
32 |
2 |
|
√ |
C |
|
B106183Z00 |
物理化学 |
3 |
3 |
48 |
48 |
|
3 |
|
|
S |
|
B106183Z01 |
物理化学实验 |
3 |
0.5 |
16 |
|
16 |
2 |
|
|
C |
|
B102004Z00 |
工程制图A |
2 |
3 |
48 |
48 |
|
3 |
|
|
C |
|
B105001Z00 |
生物化学 |
3 |
4 |
64 |
64 |
|
4 |
|
√ |
S |
|
B105001Z01 |
生物化学实验 |
3 |
1 |
32 |
|
32 |
2 |
|
√ |
C |
|
小计 |
|
38 |
672 |
544 |
128 |
|
|
|
|
|
专业必修课 |
B105112Z00 |
食品微生物学 |
3 |
3 |
48 |
48 |
|
3 |
|
√ |
S |
|
B105112Z01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
3 |
1 |
32 |
|
32 |
2 |
|
√ |
C |
|
B105003Z00 |
食品工程原理 |
4 |
3 |
48 |
48 |
|
3 |
B101001Z10、B101001Z20、B101016Z10、B106183Z00 |
√ |
S |
|
B105003Z01 |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
4 |
0.5 |
16 |
|
16 |
2 |
B101014Z01、B106183Z01 |
√ |
C |
|
B105004Z00 |
食品化学 |
4 |
3 |
48 |
48 |
|
3 |
B106180Z00、B105001Z00 |
√ |
S |
|
B105004Z02 |
食品化学实验 |
4 |
0.5 |
16 |
|
16 |
2 |
B106180Z01、B105001Z01 |
√ |
C |
|
B105005Z00 |
食品工艺学原理 |
4 |
2 |
32 |
32 |
|
2 |
B101016Z10、B106180Z00、B106183Z00 |
√ |
S |
|
B105005Z02 |
食品工艺学原理实验 |
4 |
0.5 |
16 |
|
16 |
2 |
B101014Z01、B106180Z01、B106183Z01 |
√ |
C |
|
B105006Z00 |
食品分析与检测 |
5 |
2 |
32 |
32 |
|
2 |
B106180Z00、B105004Z00 |
√ |
S |
|
B105006Z01 |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 |
5 |
1 |
32 |
|
32 |
2 |
B105001Z01、B105004Z01 |
√ |
C |
|
B105007Z00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5 |
2 |
32 |
32 |
|
2 |
B102004Z00、B105003Z00 |
√ |
S |
|
B105008Z00 |
食品营养学 |
5 |
2 |
32 |
32 |
|
2 |
B105001Z00、B105004Z00 |
√ |
S |
|
B105012Z00 |
食品安全与伦理 |
5 |
3 |
48 |
48 |
|
3 |
B105112Z00、B105004Z00 |
√ |
S |
|
B105010Z00 |
食品工厂设计 |
5 |
1.5 |
24 |
24 |
|
2 |
B102004Z00、B105003Z00、B105007Z00 |
√ |
C |
|
小计 |
|
25 |
456 |
344 |
112 |
|
|
|
|
|
合计 |
必 |
63 |
1128 |
888 |
240 |
|
|
|
|
|
选 |
|
|
|
|
|
|
|
|
|
修读说明:
1.专业主干课程设置63学分,学生应修读38学分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和25学分的专业必修课程;
2.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伦理为专业核心课程;
3.修双学位学生需修读所有双学位课程,即在双学位课程栏目下打“√”的所有课程。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个性发展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先行课程 |
双学位课程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总学时 |
授课 |
实践(实验) |
个性发展课程 |
专业应用类选修课程 |
B105011G00 |
发酵食品工艺学 |
5 |
2 |
32 |
32 |
|
3 |
B105112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11G01 |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 |
5 |
0.5 |
16 |
|
16 |
2 |
B105112Z01、B105005Z01 |
|
C |
|
B105016G00 |
仪器分析A |
5 |
2 |
32 |
24 |
8 |
3 |
B105006Z00 |
|
C |
|
B105012G00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5 |
2 |
32 |
32 |
|
2 |
B101001Z00 |
|
C |
|
B105028Z00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5 |
1 |
16 |
16 |
|
2 |
B105005Z00 |
|
C |
|
B105015G00 |
食品原料学 |
6 |
2 |
32 |
32 |
|
3 |
B105004Z00、B105008Z00 |
|
C |
|
B105029Z00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6 |
1.5 |
24 |
24 |
|
2 |
|
|
C |
|
B105017G00 |
食品专业英语 |
6 |
2 |
32 |
32 |
|
3 |
|
|
C |
|
B105019G00 |
果蔬储藏加工学 |
6 |
1.5 |
24 |
24 |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19G01 |
果蔬储藏加工学实验 |
6 |
0.5 |
16 |
|
16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1G00 |
肉制品加工技术 |
6 |
1.5 |
24 |
24 |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1G01 |
肉制品加工技术实验 |
6 |
0.5 |
16 |
|
16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2G00 |
粮油食品工艺学 |
6 |
1.5 |
24 |
24 |
|
3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2G01 |
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 |
6 |
0.5 |
16 |
|
16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0G00 |
食品营销学 |
7 |
2 |
32 |
32 |
|
2 |
|
|
C |
|
B105032G00 |
软饮料工艺学 |
7 |
2 |
32 |
24 |
8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9G00 |
焙烤工艺学 |
7 |
1.5 |
24 |
24 |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9G01 |
焙烤工艺学实验 |
7 |
0.5 |
16 |
|
16 |
2 |
B105004Z00、B105005Z00 |
|
C |
|
小计 |
|
|
25 |
|
|
|
|
|
|
|
|
专业学术类选修课程 |
B105018G00 |
食品生物技术 |
5 |
2 |
32 |
32 |
|
|
|
|
C |
|
B105018G01 |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
5 |
0.5 |
16 |
|
16 |
|
|
|
C |
|
B105114G00 |
食品酶学 |
5 |
2 |
32 |
24 |
8 |
|
|
|
C |
|
B105115G00 |
学科前沿进展 |
5 |
1 |
16 |
16 |
|
|
|
|
C |
|
B105116G00 |
食品包装学 |
5 |
2 |
32 |
32 |
|
|
|
|
C |
|
B105027G00 |
食品感官评定 |
6 |
1.5 |
24 |
24 |
|
|
|
|
C |
|
B105025G01 |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 |
6 |
0.5 |
16 |
|
16 |
|
|
|
C |
|
B105028G00 |
食品添加剂 |
6 |
2 |
32 |
32 |
|
|
B105004Z00 |
|
C |
|
B105117G00 |
天然产物化学 |
6 |
2 |
32 |
32 |
|
|
|
|
C |
|
B105013G00 |
食品分离技术 |
6 |
1.5 |
24 |
24 |
|
2 |
B105004Z00、B105006Z00 |
|
C |
|
B105013G01 |
食品分离技术实验 |
6 |
0.5 |
16 |
|
16 |
2 |
B105004Z01、B105006Z01 |
|
C |
|
B105023G00 |
酿酒工艺学 |
6 |
1.5 |
24 |
24 |
|
|
B105012G00、B105005Z00 |
|
C |
|
B105023G01 |
酿酒工艺学实验 |
6 |
0.5 |
16 |
|
16 |
|
B105012G01、B105005Z01 |
|
C |
|
B105025G00 |
现代食品高新技术 |
6 |
1.5 |
24 |
24 |
|
2 |
|
|
C |
|
B105118G00 |
功能食品学 |
7 |
1.5 |
24 |
24 |
|
|
|
|
C |
|
B105118G01 |
功能食品学实验 |
7 |
0.5 |
16 |
|
16 |
|
|
|
C |
|
B105119G00 |
食品风味化学 |
7 |
2 |
32 |
32 |
|
|
|
|
C |
|
B105120G00 |
食品毒理学 |
7 |
2 |
32 |
24 |
8 |
|
|
|
C |
|
小计 |
|
|
25 |
|
|
|
|
|
|
|
|
|
交叉复合类选修课 |
|
25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
|
25 |
|
|
|
|
|
|
|
|
小计 |
选 |
25 |
|
|
|
|
|
|
|
|
修读说明:
1. 个性发展课程设置专业学术类、专业应用类、交叉复合类、创新创业类四种类型的个性发展模块课程。学生可修读某一类课程,也可以某一类为主跨类修读。个性发展课程必须修满25学分方可毕业。
2. 修读要求及建议
(1)选择专业学术类发展的学生建议修读课程如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实验、食品酶学、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评定实验、食品添加剂、食品分离技术、食品分离技术实验、酿酒工艺学、酿酒工艺学实验、功能食品学、功能食品学实验、食品风味化学、现代食品高新技术等。
(2)选择专业应用类发展的学生建议修读课程如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仪器分析A、食品专业英语、果蔬储藏加工学、果蔬储藏加工学实验、肉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实验、粮油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营销学、软饮料工艺学、焙烤工艺学、焙烤工艺学实验等。
(3)选择交叉复合类发展的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各专业的专业课中自由选课。结合学生发展方向,推荐修读《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交叉复合类课程目录》中的课程。
(4)选择创新创业类发展的学生推荐修读《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创新创业类课程目录》中的课程。
(5)根据《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规定,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超出学分可以冲抵通识教育普通选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选修课学分,但冲抵学分不得超过6学分,创新创业类选修课不受冲抵6学分的限定。”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集中实践教学及课外科技文化创新)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先行课程 |
双学位课程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实验)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B210003S01 |
军事训练 |
1 |
2 |
2周 |
|
2周 |
|
|
|
C |
|
B210006S01 |
入学教育 |
1 |
1 |
1周 |
|
1周 |
|
|
|
|
|
B210005S01 |
劳动教育 |
2 |
1 |
32 |
4 |
28 |
|
|
|
|
|
B105033S11 |
社会实践(一) |
2 |
1 |
1周 |
|
1周 |
|
|
|
C |
|
B105033S21 |
社会实践(二) |
4 |
1 |
1周 |
|
1周 |
|
|
|
C |
|
B105033S31 |
社会实践(三) |
6 |
1 |
1周 |
|
1周 |
|
|
|
C |
|
B210004S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
2 |
1 |
1周 |
|
1周 |
|
|
|
C |
|
B105121S01 |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 |
5 |
0.5 |
16 |
|
16 |
|
|
|
C |
|
B105122S01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
4 |
0.5 |
16 |
|
16 |
|
|
|
C |
|
B105036S01 |
生产实习 |
6 |
4 |
4周 |
|
4周 |
|
|
|
C |
|
B105123S01 |
专业综合实验 |
7 |
1 |
1周 |
|
1周 |
|
|
|
|
|
B105040S01 |
毕业实习 |
8 |
4 |
8周 |
|
8周 |
|
|
|
C |
|
B105041S01 |
毕业论文 (设计) |
8 |
6 |
12周 |
|
12周 |
|
|
√ |
C |
|
小计 |
|
24 |
32周+64 |
4 |
32周+60 |
|
|
|
|
|
课外科技文化创新(选修) |
|
6 |
|
|
|
|
|
|
|
|
合计 |
必 |
24 |
32周+64 |
4 |
32周+60 |
|
|
|
|
|
选 |
6 |
|
|
|
|
|
|
|
|
修读说明:
1.必修的集中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
2.“社会实践”利用假期课外进行,可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顶岗实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社会调查、“三下乡”等实践活动。
3.“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课外分散进行,计入总学分,不计入课内总学时。
4.课外科技文化创新由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含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学科竞赛、论文成果等)、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技能考试、素质养成等组成。课外选修不少于6学分,其中须含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超出学分可以冲抵通识教育普通选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选修课学分,但冲抵学分不得超过6学分,创新创业型选修课不受冲抵6学的限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按照《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进行学分认定。
十、校企合作教学安排
序号 |
校企合作教学项目 |
主要内容及目的 |
学期安排 |
学时 |
地点(校内/企事业) |
1 |
生产实习 |
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观察分析食品生产工艺流程,了解食品加工设备的性能、构造和原理,熟悉食品分析检测和质量管理,达到接触生产实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
6 |
4周 |
企事业 |
2 |
毕业实习 |
食品类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实习,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
8 |
8周 |
企事业 |
3 |
毕业论文(设计) |
通过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研究,分析数据,撰写科技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方面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问题的能力。 |
7、8 |
12周 |
校内/企事业 |